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

孩子经常自言自语,该怎么办?最全面的家庭策略看这里...

2018-07-13  东方启音  浏览:18401

  还记得前几天,中心里有位家长,经常苦恼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爱重复地铁里的广播:

  请勿靠近屏蔽门,请排队候车,请勿靠近屏蔽门,请排队候车⋯⋯,在家里玩耍,吃饭,睡觉或是来中心上课,就像“魂儿”不在此处似的,总会像复读机一样复述着与当下场景无关的话...

孩子经常自言自语,该怎么办?最全面的家庭策略看这里...

孩子经常自言自语,该怎么办?最全面的家庭策略看这里...

孩子经常自言自语,该怎么办?最全面的家庭策略看这里...

  也有家长苦恼,孩子经常说着听不懂的“火星语”,只会不断嘀嘀咕咕,也不着调说着什么,无意义,

  还有的孩子,总喜欢把脑海里所想的所有东西,不分场合地大声表达出来...

  其实以上种种都是自言自语的行为表现。

  孩子自言自语是许多自闭症(孤独症)儿童的家庭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虽然许多人可能会觉得他们自言自语的行为很怪异,但实际上,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非常普遍的习惯。就例如,当我们最近总听到一首歌,也会突然在路上无意识地哼唱一下,这也是一种自言自语。

  一般而言,只要不妨碍他的日常学习和社交活动,那么自言自语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忽略孩子的行为。

  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一个现实——过于频繁地自言自语,可能无法被社会接受。

  相较于儿童,大人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俗话说“管得住嘴巴”,孩子的自我管理和社会性能力远远不如我们,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些实用的家庭策略帮助到孩子,让他们回归到当下应该做的事情上去,更好地在合适的场合里展开表达。

  下面,我为大家一一破解孩子们自言自语的多种策略,家长们赶紧GET起来!

  自言自语NO.1:无内容,无意义的火星语

  “嘀嘀嘀,嘟嘟嘟,嗒嗒嗒,%……¥&%……%*“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关注提升孩子沟通和表达的能力,教会孩子目前场合下应该说什么;或是当听到别人的问题后,孩子应当回应什么。

  言语本身没有对与错,只有更合适之分。

  有意义的交流,能够最大化激活关系,让彼此互动起来。

  有的孩子目前还没有掌握更多有意义的语句,所以经常会说听不懂的“火星语”,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发音和内容本身。

  这种原始状态的自言自语,大多发生在孩子无聊的时候。

  家长只需要多与孩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予以替代,多教孩子指认和命名基础物品,更多样的表达方式,当孩子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的时候,也就相当于减少了自言自语发生的频率。

  用“有意义的对话,活动”替代“无意义,反复的话语”

  如:

  孩子碰到认识的小朋友,应该跟对方打招呼:你好!

  孩子收到老师的礼物,可以跟老师表达:谢谢!

  自言自语NO.2:有内容的“复读机”

  ”唧唧复唧唧,木兰织布机,唧唧复唧唧,木兰织布机...“

  可以通过视觉化提示等形式,让孩子学习不同社交场合下的社交行为。

  *现在正在图书馆,图书馆的规矩必须保持安静,不能随便大喊大叫。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视觉提示(请安静的图片),让孩子知道当下正确的方式应该干什么。

  *现在已经晚上十点了,孩子要睡觉了。

  那么我们可以考虑用计时器或者视觉提示表,告诉孩子需要停止自言自语并上床睡觉。

  *跟孩子搭地铁,孩子大喊大叫。

  运用多样的视觉提示,或模拟地铁一日游的形式教会孩子安静地搭地铁。

  视觉提示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帮助不同程度的孩子更好的理解意思。

  适时给孩子“加鸡腿”很有必要!

  减少自言自语的现象要建立在孩子认知理解和表达及社交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家长对于孩子好的表现应当及时给予强化和奖励。

  专家表明,一般情况下,待到孩子9或12岁以后,随着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社交能力地逐步提高,孩子的自言自语频率将会慢慢减少,代之以更多可控、可替代的方式,调整自己的行为举动。

  自言自语NO.3:有内容,思维活动完全外化

  孩子总是不分场合,大声地自言自语,怎解?

  ▼学会使用你的“内心声音”

  自言自语是自闭症小孩的一种干扰性很强的自我刺激行为,当孩子在将自己所思考的东西大声说出来的时候,会表现出自言自语的行为。

  这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太过兴奋,或者感到压力而自言自语,他们通过说个不停来进行自我确信,自我冷静。

  有的孩子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大声思考,也没有相关的知识去更“内省”地处理他们脑海中的信息。

  有些自闭症(孤独症)谱系儿童(特别是一些典型的谱系儿童)在他们大声地说出想法的时候,可能看不出有什么害处,因为他们认为想说什么就应该说出什么,正如事物是什么样就应该呈现出来什么模样。

  因此,当涉及我非常了解的话题时,为什么我要特意地保持安静呢?

  许多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无法定义“可以说出的内容”和“不能说出的内容”之间的区别,虽然大脑一天内会产生很多信息,但并没有警告孩子什么可以公开表达,什么最好存在心里,不必说出来。这种自言自语,也被称为自闭症儿童思维活动的外化。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家庭策略,让孩子逐步理解:

  并非只能通过“大声表达”才是“表达”,并非所有场合下,“全部大声地说出来”才能处理我们的想法和情绪状态。

  对于孩子而言,最生动形象又实用的方式就是通过游戏!

  这个游戏就是:学会使用你的“内心声音”

  这是一个在你说话之前先加工你的想法的策略,也是一个亲子间的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比如他们的负面情绪,感到沮丧的事情等等,也可以挖掘更多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想法)。

  实用家庭策略

  1. 事先向孩子说明“内心声音”的含义

  -演绎: 当我们使用内心的声音时,没有声音从我们的嘴里出来。

  2. 让爸爸坐在安静的地方。妈妈跟孩子说,“看看爸爸,他在自言自语吗?

  (孩子摇摇头)。

  “看看爸爸,他正在自言自语呢,他在用内心声音说话。

  他的嘴唇闭着,嘴里没有声音。

  他正在用他的__________(等待孩子完成你的句子,几秒钟后,如果他看起来没有,辅助他完成,然后再问他)。爸爸没有吵闹,他做得很棒哦!”

  3. 让另一位大人或者他的哥哥姐姐扮演“自我对话者”的角色。

  扮演自言自语的人会大声地跟自己说话。妈妈再一次跟孩子说:“看看姐姐,她在做什么?(孩子回答“自言自语”或相关的意思)是的,她正在自言自语。她在用外面的声音说话。她正在大声地说话。

  现在的场合,大声吵闹是好的吗?她需要做些什么来避免大声吵闹呢?“

  (孩子回答“用他内心的声音”,如果没有,给与他提示。)

  这时候,孩子最有可能将“内在的声音”与“安静”一词相关联。

  进而跟孩子逐步解释:虽然我们可能在外面保持安静,但我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处理我们内在的想法。

  小提醒

  此游戏难度系数比较大,需要建立在孩子有一定的认知理解的基础上,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小朋友们。

  随着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地逐步建立,能够自然而然地区分什么叫“安静”,什么叫“内心的声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灵活有趣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更多地互动,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会处理自己的思考和与自己对话。

  目前家长要做的就是关注孩子在恰当的场合,用对应的话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希望以上策略能够帮助您和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