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

我国吞咽障碍服务服务的现状

2018-01-10  东方启音  浏览:10713

  在国际吞咽障碍的研究以及发展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吞咽障碍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 年代,其研究可谓居于世世界领先水平,涉猎广泛,包括生物力学研究、神经生理学研究、吞咽功能的评估与服务的相关研究、应用基础等。

我国吞咽障碍服务服务的现状

  在20 世纪80年代欧洲的吞咽障碍是从欧洲对摄食吞咽障碍相关器官动作机制以及时机,不同专业的专家交换各自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开始,2011年正式成立欧洲吞咽障碍学会(ESSD)。

  日本吞咽障碍服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始于耳鼻喉科与儿科,其发展模式受美国的影响较大。1988-1989年,日本的吞咽障碍临床研究会成立。日本的吞咽障碍服务通过30年的不断摸索与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目前,日本的吞咽障碍发展方向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新的评估手段的探索,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的评定仪器开发和应用。第二,吞咽障碍服务方法的探索与应用,如肉毒素注射、非侵袭性脑刺激技术、吞咽肌的电刺激疗法等。第三,新型外科手术的开发,外科手术通过改变吞咽器官的结构也可以达到改善吞咽的目的。第四,针对衰老与衰退的综合对策。高龄者由于本身衰老与衰退可以出现肌肉萎缩、肌力低下及身体功能低下的原因,这些改变可以吞咽功能障碍,后者又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低下等并发问题,后者又可加剧全身状态衰退。因此针对老年人衰老和衰退所带来的吞咽障碍课题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际经验国内借鉴

  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于:经口摄食是人类最重要的功能和最基本的欲望。对于有经口摄食障碍的患者如何通过手段让他们更加安全的进食,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201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1.8亿,到2030年时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现在脑血管意外患者增加,从救命为主过渡到救命兼提高生活质量的理念转变。这些因素使得吞咽障碍的服务需求逐年增加。

  此外,吞咽障碍服务并非单纯的吞咽训练,它是与患者症状结合,运用各种服务手段的系统工程。成功的关键是小组医疗和社区护理系统的构建。而这是目前中国所欠缺的,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在大医院,利用优良的医疗资源,患者可能独立生活,但是脱离大医院的医疗环境后患者往往难以适应,这样医疗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因此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构建小组协作医疗和医院之间转介制度,以及构建社区吞咽障碍服务模式十分重要,专科医院向社区医疗的支援是必不可少的。

  在现代服务的PT、OT、ST、服务工程等基本构成中,目前国内的基本形势除ST外,皆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包括国家政策支持、各类机构配发服务设备、各省(市)举办的学习班及学术活动)及长足的进步,唯独ST成为发展的短板,尤其吞咽障碍服务专业化系统的服务方案更是凤毛麟角。当患者发生吞咽障碍,情况严重时,生存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引起脱水、肺炎、窒息、心理障碍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从而增加患者病死率。

  我国吞咽障碍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吞咽障碍服务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临床及服务专业人员对ST专业知识的缺乏,重视度不够。

  2、服务相关技术发展缓慢、误区颇多、过度依赖和相信进口设备和技术。

  3、相关专业服务服务师缺口过大,ST服务师缺口超过10万人(中国仅4500人,美国超过13万人)。

  4、设备及设施过于简陋,或者简单的电刺激,或者简单的一对一人工辅导训练,或者是单一的言语评估及训练软件应用。

  5、吞咽障碍功能服务区面积在整个服务机构总面积中占比太低,往往是象征性设置一张桌子或者与言语服务混同服务。

  6、由于依从性较差,让吞咽服务中的问题更加复杂,除部分权威服务机构较重视之外,其他的皆欠专业及规范。

  7、多学科间的合作尚不够密切,多学科服务团队仍缺乏指导性的合作模式。

  8、多数的文章侧重临床观察性服务,吞咽障碍评估简单,停留于筛查性量表,没有循证依据的量化评估,服务师作为临床服务的主力军,鲜见其发表文章。

  9、研究领域文献量较少,关于机制的研究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多见综述,基础与临床研究亟待开展。